耐磨地坪硬化劑是一種即時可用的含特殊礦物骨料、無機顏料及添加劑的地面耐磨材料。在基層混凝土初凝階段,將其均勻撒布在混凝土表面,經專業機械加工,從而使其與混凝土地面形成一個整體,成為具有最有效地致密性及著色的高性能耐磨地面,即加倍提高地坪耐磨性及耐沖擊性。那么,耐磨地坪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怎么樣調節好?
?1、混凝土磨平、提漿:待墊層混凝土稍收水后,具有初凝強度時,啟動抹平機(帶提漿盤)慢速磨搓、壓漿。然后,用尺桿刮平,使混凝土漿面基本平整、均勻。
調節要領:在混凝土具有初凝強度(此時初凝強度涵蓋混凝土凝結強度和失水干硬強度)前提漿。磨搓注意事項均勻,不得漏搓,根據混凝土表面干濕度適度增加磨搓時間。
2、硬化地坪材撒布時機判定:
耐磨材料撒布的時機隨氣候、溫度、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而變化;混凝土初凝前60-90分鐘 混凝土收水后,發現不平整處以1:2砂漿補平,人踩其上,下陷3-5mm 浮水積留嚴重區域,設法排除。太早撒布硬化材料,過多的表面水將使面層強度降低,硬化材料下沉影響硬化層性能,太遲撒布,硬化材料無足夠的水來開展完整的水化,不能與混凝土面層優良結合,將導致起殼、裂縫、空鼓等現象,因此撒布時機的拿捏至關重要,這是地坪施工隊的技術關卡。墻、柱、門和模板等邊線處水分消失較快,宜優先撒布施工,以防因失水而降低效果。撒布拌合物應均勻落下,不能用力拋而致分離,撒布后即以木抹子抹平;耐磨材料吸收一定的水份后,再用墁刀機碾磨分散并與基層混凝土漿結合在一起。
3、撒布量及撒布方式:
·分兩次撒布,可以分為一半一半或先三分之二后三分之一。
·為保證撒布量均勻確實,依預定撒布量計算每包撒布面積,然后依一定面積放置一包材料,由熟練工來擔任撒布工作。
·一般地坪撒布量為每平米4-5公斤;重負荷地坪撒布量每平米10公斤以上,可分三次以上撒布。
4、第一次撒料:撒播計劃用量的三分之二,注意模邊和切縫處調整材料用量,邊角加強。注意事項撒料均勻。硬化劑在混凝土表面吸水變暗后,啟動抹平機磨搓壓漿,然后刮平增加。
5、第二次撒料:約1~2小時后,緊隨上一工序,撒播剩余材料。本工序注意事項撒播硬化劑的方面與第一次撒播方面垂直。
6、抹平:上一工序完成約2小時,此時墊層混凝土水化膠凝,具有足夠強度,硬化劑層基本熟化。啟動抹平機中速壓抹(刀片增加為小角度),縱橫方面反復抹平。抹平機行車線路視地面干濕度適度增加,一般采用反復包抄式。
7、邊角手工抹平收光:與第4、5、6、8工序穿插開展,使用抹刀人工壓抹。
8、拋光:抹平工序完成后2~3小時,此時混凝土墊層終凝,硬化劑層強度明顯上升,行人赤腳行走無明顯痕跡,啟動抹平機,高速拋光。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,拋光工序完成后,水泥基耐磨地坪具有明顯的鏡面效果,色澤均勻,穿軟底鞋行走表面無痕跡。一般情況水泥基耐磨地坪表面層檢測強度可以達到C80~C100強度。
9、養護:水泥基耐磨地坪施工完成后,應在24小時內完成養護工序。一般情況下,拋光工序后,4~5小時開始養護,采用噴灑、涂抹養護劑或覆PVC膜保濕等辦法。忽視養護,往往造成工程中事倍工功半的后果。不同的工程需求,選擇不同養護劑和養護辦法。按現階段市場供應的養護劑品種,通常劃分為:加硬型、阻堿型和普通保濕型,性能和成本差距較大;高檔工業建筑地坪建議涂敷高級地坪保護蠟。
9.1. 加硬型:此類材料多以可溶性硅酸鹽低聚物水溶液,加入適量的成膜材料配制而成,成本較高。主要成分SiO32-,具有高活性和反應性,能夠滲透進入混凝土內部,發生化學反應。既能彌補混凝土結構中的微觀缺陷,又能反應消耗多余的Ca2+離子。使混凝土強度調整比較明顯。保濕、保色性能也較好。施工辦法為:噴灑成膜,滾涂成膜等。
9.2. 阻堿型:此類材料多以高分子材料為主,有油性和水乳性材料兩類。施工辦法:涂抹或噴灑在混凝土表面,形成保濕養護膜,成本較低。應用機理為:阻止水分過度散失,減少Ca2+向表面遷移。此類材料對水泥基耐磨地坪的強度增長貢獻不大,甚至因Ca2+無法消除,積聚在混凝土結構中造成結構缺陷,而強度損失。
9.3. 普通養護:這是常用的混凝土養護辦法,鋪散鋸木及灑水、圍水、覆蓋PVC薄膜等。此養護辦法無法防止因Ca2+遷移造成的表面泛堿現象。
9.4.地坪養護階段必須避免人員隨便進出或開展其它項目的施工操作。
10、耐磨地坪施工完成后的第三天,在開展卸模作業時應注意不損傷地騍邊緣。
11、伸縮縫切割建議:收縮縫的切割要以在硬化地坪材料完成后的第三天開展。原則每隔5-7米切割3毫米寬、2公分深,注入填縫料(不屬耐磨地坪施工范圍)
12、工程進度:4臺機械打磨及5-10人為1個班組,每天的施工量為800-1200平方米。
13、裂縫的調節:在澆搗基層混凝土時也許發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是:基層混凝土強度等級高,產生的水化熱高;冬季施工:環境溫度低,混凝土內與環境氣溫溫差大;養護不當:混凝土溫度較高時突然澆冷水養護,也會產生無規則的多條微裂縫,裂縫嚴重的可導致底板滲漏。要避免裂縫必須從設計制作上設置伸縮和后澆帶,并在水泥基耐磨地面完成后割縫,施工中改善施工工藝,降低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提高混凝土自身抗性能這兩方向綜合考慮。
13.1 .配合比設計制作及試配:為降低混凝土溫度應力,最好的方法是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,因此,必須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制作及試配工作。
13.2. 由于基層混凝土厚度約為8cm-25cm,故可采取普通覆蓋、淋水、或噴灑養護開展養護,可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度(中心與表面,表面與外號)<25℃。
13.3. 施工時需注意的問題:水泥基耐磨地面成型后7~10天通常會在地面與柱交接處發現陰角裂縫,這主要是由于剛度變化,基層混凝土平面形狀轉折處的陰角存在結構豎向裂縫,由頂部向下開縫,上寬下窄,這是由于收縮應力和沉降、溫度等共同功能,在角部形成集中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所造成的。為了避免陰角部位混凝土產生裂縫,除從設計制作方向盡量少用凹凸的平面形成,并且在陰角處采用附加鋼筋等構造措施外,還應在施工方向保證陰角部位的混凝土質量,及時覆蓋、淋水、噴灑養護劑開展養護,并調節拆模時間不宜過早。